日本天皇和百済贵族不得不说的秘密
本打算连续写几篇关于平野神社四大神的深度文......然而终究还是弃坑了(´Д`;)
平野神社正面鳥居,神額上书「平野皇大神」,摄于2017年秋,京都。
平野神社位于今京都市北区,属延喜式式内社官幣大社(现別表神社)。御祭神四柱分别是今木皇大神(いまきのすめおおかみ)、久度大神(くどのおおかみ)、古開大神(ふるあきのおおかみ)以及作为今木皇大神配偶存在的比咩大神(ひめのおおかみ)。此四神既未曾出现在古事記里,也未曾出现在日本書紀中,历史上对这四柱神的记录亦非常稀少。
平野神社拝殿(右)及四座连体比翼春日造正殿,摄于2017年秋,京都。
据平野神社社传,当社为桓武天皇(在位781年-806年,光仁天皇之子)在平安京建立之初从奈良平城京的神社原址迁社而来。四神中唯一能够大致确认来源的比咩神,是桓武天皇母亲高野新笠的家神(另有说法认为是高野新笠本人或其母)。高野新笠的父亲并非本土大和人。高野新笠之父名“和乙継”,是自称百濟武寧王子孙的渡来系氏族「和氏」之人。光仁天皇迎娶其女儿新笠,后赐朝臣姓「高野」,故新笠父女改姓「高野」。不过高野一家在之后的历史中没落下去了,并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记录。
桓武天皇执政时,距白村江之战已逾百年。白村江之战后,有许多百済人从朝鮮半島逃难至此并积极参与到日本古代律令制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其后发生的天智天皇、天武天皇系皇族之间的对立更是加剧了各贵族之间的裂痕,来自不同势力的朝鮮难民甚至间接地把朝鮮半島上本已接近休止的族群对立引入日本,“三国分裂”在这里继续上演。
桓武天皇的即位象征着天皇大权重新从天武系回归天智系。更重要的是,桓武天皇本身就又具有朝鮮血统,因此他面对的不同势力实在是五花八门,需要尽一切可能的手段稳固政治。他采用的手段便是团结那些在日百済人,让他们成为制衡其他势力的重要力量。延暦7年(788年),和気清麻呂编纂『和氏譜』献给桓武天皇及其母高野新笠,成为了证明桓武天皇具有正统百済皇族血统的重要文献。其后不久,他又公开承认了百済王氏(另一支百済渡来人集团,自称始祖为百済末代君王義慈王儿子扶余豊璋的后代)的外戚地位,使百済人在日本的地位大大上升。
另一方面,尽管百済王氏有了不同过去的地位,他们也毕竟不是“自家人”(高野新笠是百済和氏),百済王氏在政界还是面对着各种玻璃天花板。不过桓武天皇在位期间,后宫倒是有很多百済王氏出身的宫女,这说明桓武天皇赐给百済王氏的外戚地位并不是闹着玩的。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另一位不得不提及的名人:百済王明信(注意这是个妹子哦。百済王家继承了百済男女都起男名的传统)。她的名字您可能没听过,但如果您去过奈良東大寺的话,那尊巨大的廬舎那仏上的镀金,便是百済王明信的祖父百済王敬福(官职:陸奥守)捐赠的。
可惜现存大佛只有坐莲部分还是最早的原件,镀金也基本看不到了。
延暦十四年春,四月。刚刚迁都平安京的桓武天皇在曲水之宴上心情大好,面对身边诸嫔妃夫人,他朝百済王明信唱出了下面这首和歌:
百済王明信瞬间尴尬。面对一首求爱的和歌,她回应也不是不回应也不是。人家天皇的嫔妃夫人就在旁边坐着呢,自己也是有夫之妇,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桓武天皇立刻情商上线,为了帮百済王明信摆脱尴尬,自己给自己对了一首和歌:
于是尴尬的气氛就这样被糊弄过去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桓武天皇喜欢百済王明信,不过还好,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不挑明。
讲了这么多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桓武天皇对百済人还是非常有亲近感的,毕竟自己身上流淌着百済的血液。根据这些背景信息,我们不妨开一开脑洞,看看平野神社的四尊神究竟有可能是怎么来的,和朝鲜半岛究竟有何关系。
六国史中与平野神社四柱神有关之内容共计九条,按时间顺整理如下: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到,自今木神首次出现到六国史结束,其神階是一路上升的,尤其是貞観年内短短5年竟三次升階,六国史结束时达到了正一位(文位最高位),在其之上的仅有日前大神、國懸大神和天照皇大御神(日前大神可能是天照国照彦火明櫛玉饒速日命;國懸大神可能是紀伊国造家祖神天道根命。有趣的是这为神是神産巣日(カミムスヒ)神第五代子孙,而出雲国恰好有一座「神魂(カモス)神社」。关于日前大神和國懸大神又能写一篇长文了,这里不多介绍;天照皇大御神是神道最高神)。除此之外,六国史对这四神的源流只字未提。
出雲國意宇郡神魂神社本殿。该本殿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大社造本殿。摄于2017年秋,松江。
六国史里的这些记录所提供的信息也很少。我们只知道,天皇非常重视祭祀今木神。事实上,今木神是除天照大御神和春日神之外唯一在『延喜式』中被称为“皇大御神”的神。天照大御神是天皇的祖先,春日神是藤原氏、中臣氏的氏神,这两个作为“皇大御神”存在很容易被理解,但今木神又是什么来头?
经常读日本古代史读物的各位应该会开始联想这个名字是否和「今来」这类概念有关系。我第一次到平野神社时(2017年)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瞬间就觉得不对劲。虽然在地名构词上「来」字采用連用形结尾非常合理,但如果您熟悉万葉仮名就会看得出,「来」的读音是甲類き,而「木」的读音是乙類き,二者不太会在那么早的时代(白村江之战的年代)就发生互相转换。据『平野神社史』官方记载,这种音变可能是方言、讹传或者口口相传记录错误导致的。
换个角度想,「今来」这里的「来」,本身就是相对于“日本”所言。若该名字是由来到日本的百済人所起,恐怕应该叫「今至」吧(笑)。
在橿原地区有个古老的地名,汉字表记为「新漢」,读作「いまきのあや」。从漢字的表记方法和读音我们能看出,这个地名的意思本身就是“从汉(泛指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大陆地区)地新来的”,而读音上的含义则是「今来之綾」。新漢这个地方,很可能是渡来人的定居点,而且这些渡来人似乎带来了某种先进的纺织技术。
回到「今木」上面,我们能发现它的构词逻辑和“新(いまき)”一模一样。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猜测,这个“今木神”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新来的(渡来人)神”,“渡来人的神”。不过具体是什么神,就难以从名字上推测出来了。
平野神社境内。春季是京都著名的赏樱处。摄于2017年,京都。
有些网文武断地认为今木神=百済聖明王,然而我找不到任何有效证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参考资料
遠山美都男、『白村江 ―古代東アジア大戦の謎―』封面(题图)
内藤湖南、『近畿地方に於ける神社』
伴信友、『蕃神考』
崔恩永、『博士学位論文:百済王氏の成立と動向に関する研究』
2017年9月1日于姫路
2019年夏,有幸探访了飛鳥寺、春日若宮神社百済寺塔、百済王神社以及传说中的博士王仁墓,朝鮮半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谓巨大。
飛鳥寺釈迦如来像,是日本有记录的最古老佛像,作者是朝鮮渡来人鞍作鳥
飛鳥寺境内出土「素弁蓮華文軒丸瓦」与百済相似軒丸瓦之对比。「日本書紀」记载,崇峻天皇元年来自百済的四位「瓦博士」参与了飛鳥寺的建造工程,把大陆样式花纹传播到了日本
位于北葛城郡広陵町百済大字的春日若宮神社百済寺三重塔,传说是聖徳太子建立的熊凝精舎搬迁至此后形成的「百済大寺」的继承者(有争议)。现存的三重塔是鎌倉時代的建筑物,归春日若宮神社管理。
「広陵」、「百済」这些大陆地名至今仍在日本被使用
百済王神社,位于当年百済渡来人封地内,祭祀百済王氏祖先
楽浪郡人博士王仁墓,传说他给日本带去了早期的儒家思想和汉字文化。古事記记载博士王仁带去了千字文和论语各一部,但是这个说法有很大的争议。实际上这个所谓王仁墓也是后人推测出来的,但是不妨碍它称为日本和大陆文化交流的纪念地。
评论